图片
祝绍曾
文字
胡向婷老师
图文编辑
陈嘉熠
致敬访员
这次参与ESIEC深圳地区调研的访员主力,有17人来自北京大学,45人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的16级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我作为带队老师,负责督导深圳市龙岗区的调研。龙岗区是在深圳地区中面积最大,企业最分散,条件最艰苦的一个区。龙岗小分队一共有五组共十名访员,八名来自哈工大(深圳),两名来自北京大学。
如果不是这次调研,我不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原来这样可爱。
调研第一天我跟着龙岗队二组的队员,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来到企业注册地址附近的位置。下车地点已是人迹罕至,除了分散着的厂房和远处施工的几栋房屋,放眼皆是荒地。一下车便暴雨骤至,可转眼又是雨过天晴。烈日当头,暑热潮闷,令人窒息。
访员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地址不明确。“翠宝路宝清8号”——地图显示有翠宝路,也有宝清路。队员先尝试“翠宝路8号”,遍寻不得。
“老师,不着急,我们再试试宝清路8号。”
我正想安慰他们,没想到,他们却先来安慰我。
马路上连人都难得见到,更不用说叫车。在烈日下又走了大半小时,访员们终于找到了宝清路8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企业。通过多方了解,我们要找的这家企业已经倒闭,创始人也联系不上。
这样的访问过程,对龙岗区而言,几乎是一种常态——龙岗作为关外的区,企业的变更速度也是令人惊叹的。大多数企业遍寻不着,有时候一个地址前后半段互相矛盾,或者在地图上根本不存在。这种时候访员需要通过询问当地人,管理处,街道办,顺藤摸瓜,反复核查排查,才有可能找到一些企业存在的蛛丝马迹和真实状况。
调研的某个普通的一天
同学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boluoneia.com/hblnqh/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