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南非的中国人不多,
见识过真正南非地主生活的中国人应该更少。
这是一间由白人地主开的农场民宿,位于南非西开普省丘陵地带,远离热门旅游区。去南非旅行的中国人很少,自驾游者更少,深入南非内陆的中国人少之又少。我的目的只有一个,亲眼看看南非地主的真实生活。
他就是南非白人地主,Van,他的家族经营这个农场将近百年,他是第三代传人。他站在山顶,手一挥,指着眼前的山谷对我说,你看到的地方,都是我们家的土地。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身上仿佛还残留着,当年殖民者开疆扩土的霸气。
这是非洲当地特色的石头茅草房。
这是茅草房的内部装修,粗犷而不失细腻,bigger非常饱满。
Van说,我们才是正宗的非洲人,黑人才是移民。
原来,他是荷裔南非人(布尔人,Boer),布尔人在南非白人中占多数,是黑非洲最早的白人移民族群,南非大部分地方都是由他们最早开发。由于其母国荷兰很快衰落,他们很早就失去了母国的依恃,三百多年来在非洲落地生根,从社会发展、语言直到心理状态都已特性化。在整个非洲大陆的白人中,他们是唯一不自认是欧洲人而自认是非洲人,不自认为是移民而自认为是土著的族群。他们与英、法、葡、比等国在非洲的殖民者大不相同。
虽然他们的语言和荷兰语几乎一样,但他们坚持认为这是Afrikaans(非洲话)而不是Dutch(荷兰话)。这有点像台湾人,明明说的是闽南话,却一口咬定自己说的是“台语”,而不是闽南话。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布尔白人自称非洲人而称黑人为“班图人”,黑人也自称非洲人而称白人为殖民者。双方都以非洲人自居,而否认对方的非洲人资格,这也是“南非特色”之一。
这位就是南非地主婆,Van的老婆Linda,全身上下看不到任何名牌服饰,耳环和项链都没有金光闪闪,但依旧贵气逼人。美国的地主我见多了,虽然他们比南非地主更有钱,但我绝不会用贵气两个字去形容美国地主。去过这么多国家,南非白人居然是所有白人里最有贵族范儿的!看着她,很难想像,这个国家还有数不清的贫民窟,区区45岁的人均寿命,和泛滥的艾滋病。
如果去百度搜“南非”这两个关键字,会跳出很多热门文章,这些文章的主旋律都是:曼德拉建立的黑人政
权,把南非由发达国家"玩成了"发展中国家"。
比如说,
寿命急剧下降。南非人均寿命下降至45.6岁,为建国后历史最低水平。
失业率飙升。年第一季度失业率达到27.7%,黑人失业率比白人政
府时期还要高。
制造业溃败。制造业是工业的重要支柱,南非制造业的占比从90年代就开始不断下降,从25%下降到现在的15%不到,尽管总量上仍在发展,但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举个例子,以前我们中国想买南非的武装直升机“石茶隼”,南非一脸嫌弃土鳖的样子,就是不卖!这款直升机90年首飞,95年服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之一,断了尾桨都有飞行能力,性能超前花样吊打中国20年,我们今天的wz10都没能完全赶上它。可是,仅仅一年后的96年,南非就基本失去了对这款飞机的维修保养能力!现役飞行中队一直瘫痪到年。
犯罪率失控。过去10年,在南非死于暴力案件的人数竟然比美军死在越战中的人数还要多,全南非竟然有万支私人枪支。
艾滋病泛滥。南非艾滋病死亡人数世界第一,感染率仅次于海地,排名第二。18-22岁女生,每七人就有一人是HIV携带者。
政府低能化。南非白人从种族隔离前的21%迅速下降到目前占全国的9%。大量白人精英离开这个国家的支柱岗位,而黑人却无法填补空缺。仅举一个例子,南非曾经是全球第一个进行心脏移植的国家,但现在大量的医院,只能用草菅人命来形容了。
总而言之,中国人对南非黑人政权的观感是非常负面的。同样,这也是我去南非之前,对南非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地主家的屋顶都是南非特有的茅草Thatch,据说,不但防水性能特别好,还经久耐用,冬暖夏凉。
除了特色石头茅草房,民宿还有十个客房,客房外有一排排露台,视野极好。
站在露台上,放眼望去,就是起伏的南非丘陵草场。
晚上,有篝火,与其说是用来取暖,不如说纯粹装B。
这里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自来水,地下水质量也不好。Van提着一箱纯净水一脸不好意思地说,如果水不够,可以用这些。一箱纯净水一共6瓶,每瓶ml,我们用了5瓶。第二天临走的时候,Van居然说,这需要另外付费,收了我30兰特,折合人民币15块。相比房费,这连零头都算不上,如果换做中国老板,十有八九送个人情,换个好评。当时我觉得南非白人,还是比较死板,后来想想这也是南非布尔人的特质,勤俭持家,精打细算。
===============
我本以为Van对曼德拉恨之入骨,因为他终结了白人在南非数百年的种族隔离统治,又让南非由发达国家“沦落”为发展中国家。
但没想到,Van当面夸起曼德拉,他说,虽然这老头子在监狱里关了几十年,但依然很有智慧,他避免了南非的分裂和彻底崩溃。虽然有一些白人向下沉沦,但大部分白人精英的利益得到保障。
虽然南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能完全把这些问题都归结于黑人执
政,很多都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矛盾。如果白人顽固地坚持种族隔离,那么,南非就是自绝于世界潮流,最终,只能不可避免地走向内战。
其实,曼德拉上台之后,南非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赤贫人口减少,人均GDP如果以南非兰特计算,增长了6倍,当然,如果以美元计算,过去二十几年,涨了1倍,人均美元,和中国比有差距,但和非洲的难兄难弟们比,却遥遥领先。与此同时,民生建设也逐渐进步。年,大多数人没有免费教育,年,80%以上的学校免费;年,万家庭没有通电,年,几乎家家通电。
也许是因为中国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也许是南非的起点太高,进步太不显眼,这些成绩也不为中国人所知。
曼德拉让黑人和白人实现了和解,虽然这样的和解很难说完美。用Van的话说就是,这就是现实,这不是最好的结果,但是最不坏的结果。
没有比较,就不知道珍惜。
比起同样黑人掌权代替白人上台的邻国津巴布韦,南非可称得上功德圆满。津巴布韦的外号是“非洲面包篮”,正是得益于发达的农业,津巴布韦与南非一起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这个曾经被白人统治过的国度,在黑人掌权之后,多数白人地主被驱逐出这个国家。政府将白人农场主的土地没收充公,并重新划分给黑人。讽刺的是,在白人被赶出这个国家后,他们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货币也开始贬值,纸币面额最后发行到惊人的50亿。土改后因为耕地的荒废,津巴布韦陷入了大饥荒。原因很简单,黑人不懂经营,没有技术,再肥沃的土地也只能撂荒。
曼德拉虽然在治国能力屡遭非议,但他的“和解与宽容”政策,还是得到南非白人的支持。与其说是曼德拉宽容白人,不如说他是在帮助黑人。曼德拉在监狱关了27年,出狱的时候已经72岁,虽然身体老迈,但脑子没有糊涂,他没有呈一时之快,把以前骑在头上的白人赶尽杀绝。因为曼德拉深知,白人虽然可恨,但南非离不开白人。
以前,这个农场以农牧业为主,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场转型成为民宿和儿童营地。至于民宿和儿童营地能否赚钱,Van说,其实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不差钱,两个儿子也很能赚钱,一个在博茨瓦纳挖钻石,另外一个在伦敦银行工作。Van还对我说,南非白人和黑人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肤色,而在于对教育的重视与否。言语之间,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荷兰裔白人的优越感。但他确实说地没错,南非之行,我接触了各阶层、各肤色的南非人,荷兰裔布尔人给我的整体影响就是:勤俭持家,虔诚宗教,重视教育。
这是儿童营地的宿舍,虽然略显简陋,但至少干净整洁。主要在寒暑假,接待世界各地来此体验南非布尔人农村生活的儿童。
Van说,他们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小孩子只有学会吃苦耐劳,长大了才能有出息,这和中国传统价值不谋而合。当然,咱们中国的城里人现在也不讲这一套了,拼爹都还来不及呢。
整个农场,除了我们这批客人,工作人员一共16个。这16个人分为三个阶层。Van和Linda属于顶级的贵族,Van负责对外接待,Linda负责管理民宿,闲暇之余,过着劈柴喂马的诗意生活。
除了两个白人之外,其余都是黑人。而黑人又分为两个群体,本土黑人和外国黑人。虽然肤色一样,但他们有本质的区别。
南非本土黑人劳工。
地主家的早饭,很有仪式感,居然劳师动众地上来两个腰圆膀阔的妇女,笑眯眯地给我们上菜。让我们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后来和南非朋友说起此事,他们说,根据各地方政策不同,在南非任何雇主都要雇佣一定比例的本土黑人。有时候,甚至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但雇主也不能无故辞退。
南非统计局预计,过去30年中,白人净移出数量接近50万人。目前,南非共有白人.35万人,仅占人口总数的8%,。在一人一票的民
主国家,白人作为曾经的统治者,已经退化为寄人篱下,凡事要看黑人眼色的少数民族。坦白说,南非黑人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远不如白人,但论罢工和示威的本事,却丝毫不逊色于欧洲白人。明明南非的失业率很高,有工作南非黑人依旧动辄罢工,以选票教训统~治阶级。
不管你认为这是民
主也好,民粹也罢,黑人政权上台后,南非本土黑人的社会地位确实大大提高,白人也只能摸摸鼻子,面对现实。本土黑人和外国劳工,从外貌上区别不大,但气质上完全不同。本土黑人,虽然收入也不高,但身上已经滋养出一种从容和自信,生活条件相对较好,身材普遍比较丰满,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好吃懒做,不爱锻炼。
莫桑比克劳工。
另外一群黑人,就是外国劳工,他们处于南非社会的最底层。干最脏最累的活,拿最低最差的报酬,而且没有任何福利保障。
无论什么社会制度如何改变,人和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永恒存在。本国黑人越来越娇气,得罪不起,那么就只能剥削国外黑人,原因也很现实,他们没选票,不老实工作,就滚蛋。所谓人权,只限定于有投票权的本国公民。
外国劳工犹如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又好象根本不存在。他们一声不响地在超市的角落整理货架,或者默默无闻地替主人照顾宠物,或者任劳任怨地在厨房洗碗擦地。他们衣着简朴,甚至有点肮脏邋遢,他们身材瘦小,仿佛从小营养不良,他们少言寡语,和我们四目相交的时候,眼神顺从而自卑,就像一只任人使唤的耕牛。
这些马夫都来自邻国莫桑比克——人均收入只有南非的十五分之一。虽然他们在南非属于最底层,但相比动乱贫瘠的祖国,有一份工作,有一口饭吃的南非,简直就是是天堂。所以,他们就算被剥削,也无怨无悔。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感受:
第一,南非确实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但南非不是很多中国人描述的地狱。它甩其它非洲国家好几条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第二,千万别拿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作比较,无论怎么比,都差。高盛首席经济师JimONeill提出“金砖四国”(BRIC,即Brazil,Russia,India,China)的概念,后来他承认自己错了,因为若干年后,他发现只有China是金,其他都只是砖。
第三,南非是幸运的,原因在于,人民相信曼德拉,而曼德拉选择了理智。
第四,如果去南非自驾,除了花园大道和国家公园,南非地主家的床单,也很值得去滚一下。
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haboluoneia.com/hblnjt/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