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胜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所写。作者从小生长在曼哈顿,热衷于研究城市问题,并且擅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对城市发展中的住房、创新、居民健康等问题进行研究。而《城市的胜利》一书是作者带领其团队进行全球城市调查后所写,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一推出就受到了美国城市研究领域和经济学界的热烈讨论。
与之前读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相联系,发现两位作者对城市有着同样的热爱,但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因此读后有许多新的感触。比如两位作者对城市中的摩天高楼有着不同的看法,雅各布斯反对规划一致的摩天高楼,她站在城市多样性的角度认为城市应该分解成尺度适宜的社区,并且必须保留一定的老建筑。而格莱泽则直接在书中引用了雅各布斯的原话,并且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指出雅各布斯在看到低层社区住宅优点的同时却没有看待摩天高楼的优点。格莱泽认为只要摩天高楼的底层有足够密度的人流,高层社区同样能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而且摩天高楼能为有限的城市空间提供更大的居住面积,能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认为城市“不应该被涂上一层琥珀”。尤其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我觉得格莱泽对摩天高楼的认可是合理的。当然格莱泽也没有否认城市多样性,他在书中就以“帝国之城”东京、“秩序之城”新加坡与哈博罗内、“消费之城”温哥华等各色城市为例,展示了不同城市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看完整本书,我认为作者对城市的态度非常鲜明,“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作者对城市这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进行了由衷的赞叹。而且作者对于城市扩张的观点具有颠覆性,他并不赞同美国“摊大饼”式的依托交通工具进行的平面扩张式的城市发展,认为城市应该集中,形成高密度的居住方式。因为高密度的居住方式一方面能减少人均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另一方面高密度的居住方式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从而有利于激发新的创意。这一观点同雅各布斯对于城市人口密度的论述有相似之处,雅各布斯认为多样性城市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人流密度要高到一定程度。
其中,作者对城市中的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boluoneia.com/hblnjj/4210.html